《壮丽的青春》 教学设计
《壮丽的青春》 教学设计
《壮丽的青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了解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经过,学习他奋不顾身排险,把青春献给祖国和 的崇高精神。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提高自学能力;理解遇险排险这部分的内容,体会欧阳海舍生忘 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
(一)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 《欧阳海》的部分章节;收集有关欧阳海的故事。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把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
(二)导入 新课:
板书课题:壮丽的青春
理解课题: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青春就是青年时代,壮丽是雄壮而美丽的意思。)
师:课文是怎样描写欧阳海那雄壮而美丽的青春呢?大家先自己学习课文。
(三)自学课文:
放手让学生自读。要让学生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指导,指导交流和朗读。
布置自学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词用ΔΔ做上标记。
2.按阅读提示要求自学。
(1)朗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2)想想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 讲了什么。
(3)课文中遇险和排险的部分,多读几遍,读出感情来。
(四)指导阅读:
1.汇报自学情况:
(1)先由学生汇报自学的收获或不明白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做进一步指导。学生可以按照自学要求汇报,也可以学懂一点讲一点。如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还有哪些词不理解;又如知道哪些自然段是写遇险和排险的内容等等。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可根据要求询问学生是怎样学的?也可以补充一些学生没有讲到的问题。总之,教师以指导点拨为主,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初读课文。
(2)生字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字形。
(3)指导略读课文。
①在读的过程中,你头脑中浮现出课文中描述的哪些情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课文中的语句或自己的话,描述以下画面均可:黑马窜上铁道以后;火车风驰电掣逼近;欧阳海飞身跃上铁道;欧阳海安详地闭上眼睛。)
出示课本中的插图,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②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把握两点:
A.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具体表现在哪里?(黑马窜上铁道;火车风驰电掣逼近;距离越来越近,时间只有短短的几秒;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
B.欧阳海是怎么挺身而出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运用前面学过的了解叙述顺序的方法,自己练习理清课文顺序。(如学生出现不同意见,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这样会越辨越明,切不可由老师包办。)
段(1-3),第二段(4-11),第三段(12-13),第四段(14-16)。
板书:进入峡谷――遇险排险――壮烈牺牲――载入史册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适当作些指导、点拨,或进行范读。
遇险部分有较多的短句、感叹句、省略句,要读好,读出感情来。如,“50米,马不动!40米,马不动!30米,马还是一动不动”这三个短句,有三个递减的数字,三个“马不动”(第三个是“一动不动”),三个感叹号,反复渲染“千钧一发”的险情,朗读时节奏要渐快,语调较急促,语气应渐强。又如第13小节,有自然景物的描写,又有英雄牺牲时的细节描写(两个“看看”与“一丝微笑”),朗读时应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把握好朗读的感情基调。
板书:奋不顾身 青春献祖国
(四)总结全文。
欧阳海是湖南桂阳人。1958年参加 。曾三次荣立三等功。1960年5月加入 。1963年11月18日清晨,年仅23岁的欧阳海,奋不顾身推军马救列车,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欧阳海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如果需要为 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句朴实无华的话,由于他的壮烈殉国,更加闪耀着真理的光辉。这个故事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今天我们再读,同样能够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五)词语积累
1.在课文的学习中,你记住了哪些好词好句?说说好在哪里。
例:“好险的一道峡谷,两道钢轨,明晃晃,亮铮铮,像条弯曲的臂肘,绕过山脚,吃力地延伸过来。”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两道弯轨”比作“弯曲的臂肘”。另外,从“吃力”一词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一首时代的颂歌,一支青春的乐曲,在一个战士英勇献身中谱成”23岁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被人们歌颂。
2.把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18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