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趣搜题

保山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保山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保山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以下展示关于保山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考试时间: 2024年11月2 日09: 0011: 30】保山市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卷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 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人为移除与人为排放

2、相抵消。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定义,人为排放即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农业及土地利用活动排放等。人为移除则是指人类从大气中移除二氧化碳,包括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吸收、碳捕集等。由于二氧化碳有不错的保温能力,这层“毯子”越厚,就越容易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进而引发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多种生物因为栖息地环境的骤然变化而走向灭绝。要消除碳排放对气候带来的影响,最理想的方法就是采取行动,通过技术手段吸收与排放量相等的温室气体,此时“排放”就等于“没排放”,就实现了这个“0”,这也是碳中和的内涵。另外,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是碳中和的重要一环。随着

3、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碳排放占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绿色生活的方式也越来越重要。(摘编自王一碳中和,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材料二: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中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高三语文第1页 (共10页)2022年以来,中国继续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做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促进人

4、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 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并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摘编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材料三:说起碳汇,人们常会想到以森林为代表的陆地“绿碳”,与之相对的海洋“蓝碳”是地球自身固碳能力的另一种表现。“蓝碳”概念源自联合国2009年发布的蓝碳:健康

5、海洋固碳作用的评估报告,主要指固定在红树林、盐沼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碳,这类生态系统也因此被称为“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与森林相比,滨海湿地规模不算大,但其单位面积的固碳能力却是前者的几十倍至上百倍。滨海湿地之所以能高效固碳,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海陆交错带,潮汐周期性的淹没会形成局部缺氧环境,从而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极大减缓了有机质的分解,进而减少碳排放。类似现象也出现在陆地淡水湿地中,像我国北大荒的黑土,就是由于长期沼泽淹没导致大量有机质累积,从而形成以“泥炭”为主的黑色沉积物。假以时日,这些沉积物若能在地壳运动中被埋入地下,历经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就会形成黑色可燃沉

6、积岩煤炭。相对于淡水湿地,滨海湿地还能减少甲烷排放,固碳优势更为明显。一部分有机质在长期水淹的环境下被微生物利用,会以甲烷的形式排放出来,这在淡水湿地特别是稻田土壤中尤为明显。而在滨海湿地,海水中存在大量硫酸根离子,可以极大减少甲烷的产生和排放。令人担忧的是,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近海富营养化、填海造陆、海岸工程等一系列人类活动,致使地球上约1/3的滨海湿地蓝碳生态系统消失,缩减速度远大于热带雨林。对其开展保护修复刻不容缓。(摘编自王法明挖掘“蓝碳”大潜力)材料四:目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思路有二:一是通过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二是提高碳汇增量。增加碳汇主要有两种方式,即陆地绿碳和海洋蓝碳。海洋蓝碳的增汇方式主要有高三语文第2页(共10页)三种:第一,海水自然溶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第二,通过海洋盐沼、海草床等浮游植物及红树林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植物残体沉积海底进而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和捕获; 第三,海洋贝类、珊瑚礁类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usouti.cn/138772.html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