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学科备考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试题与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试题与答案

一、《送东阳马生序》原文及翻译

第一段:

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候就爱好学习。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借来就亲自用笔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天大寒,砚冰坚,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墨汁结成坚硬的冰,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敢因此放松。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了,跑着把书送回去,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余因得遍观群书。

我也因此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二十岁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当地有学问有道德的前辈拿着经书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

未尝稍降辞色。

他从未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在他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

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很愚笨,最终也有所收获。

第二段: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当我外出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行走在深山大谷中,深冬时节刮着凛冽的寒风,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我踏着几尺深的大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到了书馆,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

媵人持汤沃灌,

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在旅馆里,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

无鲜肥滋味之享。

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用,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和我住在一起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和用宝石装饰的帽子,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

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好像仙人。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而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象是这样吧。

二、复习、填空:

1、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感伤;不妨借用王勃的诗句:“ ,

”来表达一种豪放的情怀。

2、《赠从弟(其二)》中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本性的诗句是:

, !

3、《登幽州台歌》中描绘诗人登楼远眺,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的诗句是:

, !

4、《终南别业》中表现作者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的诗句是:

, 。

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奋之情的诗句是:

, 。

6、抽刀断水水更流, ________ ___。

7、前不见古人, 。

8、 ,松枝一何劲。

9、无为在歧路, 。

10、 ,谈笑无还期。

11、俱怀逸兴壮思飞, 。

参考答案: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6、举杯消愁愁更愁。7、后不见来者 8、风声一何盛9、儿女共沾巾 10、偶然值林叟 11、欲上青天览明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填空:(5分)

(1)《送东阳马生序》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是__________(朝代) 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4分)

(2)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体裁)(1分)

13、用原文的词语或句子填空。(5分)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 。

(2)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 ”作对比,体现出作者的精神追求。

(3)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的“ ”字和“ ”字。

1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9分)

嗜( )学 弗( )之怠( ) 加冠( ) 俟( ) 负箧( )曳( )屣( ) 叱( )咄( )

媵( )人 烨( )然 衾( ) 皲( )裂

缊( )袍敝衣 逾( )约 硕( )师 容臭( )

15、解释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2.5分)

①以衾拥覆( )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③俯身倾耳以请( )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

⑤无从致书以观。( )

1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5分)

执经叩问( ) 援( )疑质( )理

寓逆旅( ) 礼愈至( ) 至( )舍

俟( )其欣悦 腰( )白玉之环 缊袍敝( )衣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3)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4)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6)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8、选择题:(6分)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义正辞严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敢稍逾约 老翁逾墙走 B或遇其叱咄 或置酒而招之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9、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

(1)、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 ) 含义:(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 ) 含义:( )

2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3分)

(1)、走送之古义: 今义:

(2)、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

(3)、主人日再食 古义: 今义:

21、作者在记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2分)

22、在原文中用“∥”为第一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4分)

23、认真揣摩“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此句中“稍”的深刻含义。(2分)

2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3分)

25、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2分)

26、说说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中学生应有这样的苦乐观吗?(4分)

27、根据文段内容,请你概括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8、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一例。(1分)

29、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3分)

30、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3分)

31、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3分)

32你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2分)

33、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2分)

(1)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勤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1)《宋学士文集》 宋濂 景濂 潜溪 明初 文学 刘基 高启(2)赠序

13、(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缊袍敝衣 (3)勤且艰

14、shì fú dài guān sì qiè yè xǐ chì duō yìng yè qīn jūn yùn yú shuò xiù 15、(1)用(2)因为(3)而(4)把(5)来

16、请教 引,提出 询问 旅店 周到 到达 等待 腰佩 破

17、(1)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3)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4)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5)住在旅店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6)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18、(1)C(2)A(3)D

19、(1)“支”通“肢”,肢体。(2)“被”通“披”,穿。

20(1)跑 行走 (2)热水 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3)两次 又一次

21、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22、分层在“既加冠”前。第一层:叙述作者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写得书之难。表现作者求学之勤苦。第二层,叙述作者成年后求师的情形,写从师之艰。

23、“稍”有稍稍之意,这里强调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

2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述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25、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26、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27、主要表现在这四个方面:幼时抄书之艰;成年叩问之难;求师奔走之劳;住读生活之苦。

28、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29、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30、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1、言之有理即可

32、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切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33、(1)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②书籍如朋友,须慎重选择。——赫斯德(2)①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四、其他:阅读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下列各题。

(答案在题目中)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遇其chì( 叱)duō( 咄 ) 负qiè(箧)曳xǐ(屣 ) 足肤jūn(皲 )liè( 裂)

yìng( 媵)人持汤沃guàn(灌) 以qīn( 衾)拥fù( 覆) yùn( 緼)袍

bì( 敝 )衣

(二)、填空

1、《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宋濂,字景濂 (潜溪 )明代 (朝代)文学家,他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①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缊袍敝衣 作对比,体现出作者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的精神追求

3、用两个字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应是文章的勤字和艰字。

4、全文的总领句是余幼时即嗜学;全文的主旨句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文中“不敢稍逾约”中的“稍”字的作用是:说明自己的品性好,从不敢稍微超过约期,与文中弗之怠相照应。

(三)、解释下列划线字

1、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经常 )(借 )

3、弗之怠(懈怠) 4、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 )(超过)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6、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已经)(更加)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忧虑、担心) 8、未尝稍降辞色(言语和脸色)

9、援疑质理 (提出)(询问) 10、或遇其叱咄 (有时)(训斥、呵责)

11、色愈恭,礼愈至(恭敬)(周到) 12、俟其欣悦 ( 等待,等到)

13、负箧曳屣(背着)(拖着 ) 14、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

15、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旧絮)(破)16、略无慕艳意(羡慕)

17、余幼时即嗜学(酷爱) 18、勝人持汤沃灌 (热水 )

19、 腰白玉之环(腰配,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20、寓逆旅( 居住 )

2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曾经)(请教)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 肢) 含义: 四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 披 ) 含义: 穿

(五)、古今异义

1、走送之古义: 跑 今义:行走,赶路。 2、勝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汤汁。3、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4、右备容臭 古义:气味。

今义:臭气。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二十岁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很愚笨,最终也有所收获。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

5、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象是这样吧。

6、俯身倾耳以请

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

7、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未稍微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B )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义正辞严

(八)、内容理解

1、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2、从课文第一段来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①刻苦好学 ②博览群书 ③虚心请教

3、课文第一段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

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他求师的艰难。

5、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6、第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7、说说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句话的理解。我们中学生应有这样的苦乐观吗?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8、根据文段内容,请你具体指出作者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幼年得书之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求师艰难。

(九)、开放性试题

1、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

(1)书: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②书籍如朋友,须慎重选择。——赫斯德

(2)勤奋:①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

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3、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我的感悟: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条件优越,你怎样学习?

言之有理即可

5、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另有:

1.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嗜(shì) 砚(yàn) 怠(dài) 逾(yú) 叱(chì)咄(duō) 俟(sì) 卒(zú) 箧(qiè) 曳(yè) 屣(xǐ) 皲(jūn) 至舍(shè) 媵(yìng) 衾(qīn) 被(pī) 容臭(xiù),烨(yè) 缊(yùn)

2.阅读、翻译下列句子。

余幼时即嗜喜欢学。家贫,无从致取得书以观,每假借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抄写,计计算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懈怠。录毕,走跑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因此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更加慕圣贤之道学问,又患忧虑无硕师、名人与游,尝曾经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言语色脸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有时遇其叱咄训斥,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等到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却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热水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才和。寓居住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同“披”,穿戴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腰中挂着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若神人;余则缊袍敝破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因为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3.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到了成年,更加羡慕圣贤的学问。

5.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所以我虽很愚笨,最终也有所收获。

4.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得书、从师、求学

2.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占战胜困难。

3.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可以从博览群书,刻苦学习,诚心求教,尊敬老师等方面回答,注意要结合实际,言之成理。(不结合原文和自己实际谈,酌情扣分)

4.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

5.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6.从本文第一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

7.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C)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8.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

9.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用文章中的话作答: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答成“以中有足乐者”亦可。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以下要点: ①坚守学习信念  ②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③克服生活上的重重困难.

10.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3分)

答: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意对即可。)

11.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记叙、议论本文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写得生动、感人,这样写不仅充分表现了作者“勤且艰”的读书生活和苦学态度,也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劝勉晚生刻苦学习的目的。

12.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1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1)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