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Ⅰ-高一下语用修辞类精练(5)
五、(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雅典,希腊的首都,像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历经风霜,阅尽兴衰,拥有一份难得的丛容与淡定。今天,在雅典阿果拉广场上,孔子与苏格拉底两尊沉甸甸的青铜雕像分立东西,面向彼此,向世人讲述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的两个古老国家——中国和希腊之间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伟大友谊的故事。两位圣哲以____________的默契,超越时空,对话互鉴。
孔子和苏格拉底都生活于社会____________之际。孔子身处的春秋时代,礼乐崩坏,天下纷争群起;苏格拉底则适逢雅典城邦由盛转衰,战争频仍。在历史巨轮的轰然转向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心怀崇高的使命意识,传道解惑,揭示真谛。他们____________,知行合一,终生恪守自己的原则,践行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出了自己的济世良方。孔子用“仁”的原则,使共同体成员看到了秩序生活的理想和希望;苏格拉底以“德性”的观念,鼓舞共同体成员为不断获得完好的生活而净化心灵。“仁”和“德性”的提出,突破了狭隘的等级观念和相对主义,____________了人类命运一体性之应然与必然,不仅影响了当世,更影响了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同工异曲 巨变 口传心授 洞悉 B.同声相应 剧变 言传身教 洞悉
C.同工异曲 剧变 口传心授 洞察 D.同声相应 巨变 言传身教 洞察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C.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去。
19.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17.B【解析】第一组:“同工异曲”,本言乐调虽异而工妙则同。后比喻诗文的功底同样精深,而意趣却迥异。亦指文章主题相同,而事迹各异。“同声相应”,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这里形容两位圣哲的默契,应选“同声相应”。
第二组:“巨变”,巨大的或剧烈的变化,侧重在变化的程度大,时间一般也很长。“剧变”,猛烈的变化,侧重在时间的突然。修饰“之际”应是强调时间的突然,所以应选“剧变”。
第三组:“言传身教”,意思是一面口头上传授,一面行动上以身作则,指言语行为起模范作用。“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语境并非是“师徒关系”,应选“言传身教”。
第四组:“洞悉”,清楚地知道。“洞察”,意思是看穿,观察得很透彻;发现内在的内容或意义。这里应是清楚地知道了人类命运一体性之应然与必然的道理。
18.C【解析】“向世人讲述作为东西方文明发祥地的两个古老国家——中国和希腊”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表示补充说明。B.表示语意的停顿。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递进。
19.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本体是雅典,喻体是长者,比喻词是“像”。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雅典历史的悠久、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表达了作者对雅典及雅典精神的尊重和敬佩。
【解析】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雅典……像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本体是“雅典”,喻体是“长者”,比喻词是“像”。“长者”,突出了希腊历史的悠久,“历经风霜,阅尽兴衰,拥有一份难得的丛容与淡定”突出了希腊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令人尊重的”则表达了作者对雅典及雅典精神的尊重与敬佩之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