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综合检测题(一)》同步练习x》,以下展示关于《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综合检测题(一)》同步练习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综合检测题(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图示甲、乙、丙、丁四处,海冰厚度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解析第1题,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图中四处气温-4 持续时间较长的为甲、乙两处。与甲处相比,乙处更靠近陆地且位于更封闭的湾部,更
2、易结冰,海冰厚度最大。第2题,图中葫芦岛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4 日数最多,且位于更封闭的湾部,海域更为封闭,海水流动性弱,更易结冰,当地海冰厚度最大,故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第3题,开采海冰资源成本过高,开采难度过大。答案1.B2.A3.C读我国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4.该自然资源是()A.太阳能B.风能C.森林D.水资源5.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下垫面D.人类活动解析第4题,由示意图可知,该自然资源在我国的大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该自然资源为水资源。第5题,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答案4.D5.B三北
3、防护林工程是指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生态林工程。经过40余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 014万公顷,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构筑起绿水青山的生态防线。据此完成67题。6.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得工程区()A.人口合理容量不变B.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C.人口合理容量变小D.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7.三北防护林的建设给京津冀地区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减轻风沙危害B.减轻汽车尾气污染C.减少生物多样性D.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解析第6题,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得工程区的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有利于提高工程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使人口合理容量变大。第7题,
4、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因此三北防护林给京津冀地区带来的主要环境效益是减轻风沙危害。答案6.D7.A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及郊区地形图。读图,完成89题。8.该城市冬季最有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沙尘暴B.水污染C.酸雨D.雾霾9.该城市冬季上述环境问题比周边城市较严重,其原因可能是()A.降水丰富,水汽充足B.风力较小,大气稳定C.城市绿地面积大D.废水排放量大解析第8题,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该城市西北方为山地,阻挡西北风,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冬季易形成雾霾。沙尘暴主要在春季;水污染和季节无关;该地冬季降水少,不易形成酸雨。第9题,该城市西北方为山地,阻挡冬
5、季风,使风力较小,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雾霾严重。答案8.D9.B中国粮食形势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从2003年到2016年,中国粮食产量由4 306.5亿千克增加到6 162.5 亿千克。但在产量大幅增长的同时,玉米、稻谷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小麦优质品种供给不足,大豆产需缺口巨大。此外,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75%以上,粮食跨区域流通和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此完成1012题。10.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A.化肥农药滥用,耕地质量下降B.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C.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D.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增大11.中国粮食流通成本偏高,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要高一倍多,主要原因是()A.玉米、稻谷库存量大B.粮食生产向水热条件好的地区集中C.产销区距离大,运距远D.粮食进口多,加大运输压力12.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为减少大豆进口,合理的措施为()对大豆进口实行更严格的配额管理增加农业补贴,实行大豆收购保护价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土地流转,培植专业的大豆承包大户A.B.C.D.解析第10题,材料“粮食生产日益向东北等水热条件并不占优势的北方核心产区集中”,说明中国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第11题,粮食产区集中在我国东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作者:admin,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